大學生的印書風氣,是台灣長期以來公開的秘密…
尤其是以原文書為首。
各大學的圖書館、影印室、校門口前及小巷弄間的影印行充斥…
理由~
當然是價格高,
其實,到了研究所之後,
買書的價格會更高;
因為,訂貨量更少…
在本校,
即便是中文書,
同學們也想利用二手書來交易…
因此,
這些書商不再大方地提供老師贈書,
過年過節呢?
有訂書者才有1份月曆或小記事本;
畢竟,羊毛出在羊身上…
如果是那科不筆試,可能沒有人會買書吧?
再者,有些教科書編地十分古板或傳統,
的確吸引不了購書動機和意願,
但現在的學生,可比我們當年現實多了~
不只不想吃虧,還想占便宜或搭便車哩!
~以下摘自中廣新聞網,98年11月27日-印書風氣盛! 六成七有錢也要印 最不願買通識課~
儘管近年來著作權法嚴格施行,但大學生到影印店印書的行為依舊風行。台灣國際圖書業交流協會調查,六成七大學生有錢也要去印書,高達七成三直言,教科書不實用。值得注意的是,長久以來被認為是「營養學分」的通識課,在教科書類型當中,是學生最不想購買原版教科書的科目。(陳映竹報導)
就算九成七的大學生知道,影印正版教科書是違法行為,但仍有五成二印過整本。台灣國際圖書業交流協會調委託學者進行「台灣大學生之師運用與創造力研究」,抽樣全台二十所公私立大專校院,回收一千份有效問卷。
調查顯示,公立學校盜印行為超過五成七,比私校還高,其中又以師範校院特別嚴重,高達七成,高年級大於新生。值得注意的是,所有科目當中,學生最不想買通識課的指定書籍。政大民意與市場調查中心主任余清祥說,「或許這些課他們當作營養學分,修完課就算;通識課的指定書籍也比較多,學生不可能每一本都買。」
華泰文化事業總編輯杜啟華更指出,學生購書率直直下降,一班五50個學生,只有15人買書,有甚至只買1本。
對此,教育部的做法主要仍是道德勸說,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說,教育部推動校園保護智慧財產權行動方案,建立學生智財權正確觀念,也對於推動成效不佳的學校,將扣減列為獎補助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