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人才斷層、薪資過低、學非所用、招生困難、國際化不足,這些耳熟能詳的批評,箭箭射向台灣的高等教育體制。

過去十年,台灣SCI論文發表篇數,成長189%,亞洲排名第四,成績斐然;但十年間,台灣大學生的失業率卻成長了56%大學以上學歷收入,每月平均更縮水7,520元。

在躍升國際一流學術環境的同時,台灣也面臨大學生薪資過低、學非所用,學校招生困難、國際化不足等困境;台灣的高等教育體制,究竟出了甚麼問題?《天下雜誌》首度針對大學教育工作者,進行意見調查,為台灣高等教育,進行體質檢定,剖析盤根錯節的高教現狀。

調查發現1~33.5%花最多時間在研究 將主力放在教學的不到5成

調查發現,約三分之一的大學教育工作者表示,花最多時間在「研究」工作(33.5%);僅46.8%的大學教師,認為「教學」是他們現在工作的主要內容。
當被問到目前使用SCI、SSCI或TSSCI等國際期刊發表數量多寡,做為衡量大學教師升等的做法公不公平時,近7成(68.4%)的大學教授皆表示不公平。

前兩個月,教育部高教司曾發稿澄清,大學評鑑標準並無「獨尊國際期刊發表數」,並表示,在教師的評鑑標準上,各校有彈性規劃空間;但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,目前大學評鑑制度中,數度被提出討論的「重研究、輕教學」的「偏食現象」,確實存在,甚至讓大多數高教工作者,造成壓力。

調查發現2~近四成教授表示 現今教育制度無助於提升學生素質

傳統認知中,高等教育被賦予人才培育與促進社會流動的正面功能;然而,在被問到現今教育制度,是否能夠「提升人才水平」時,表示同意的大學教師,不到六成 (58.2%)。

進一步探究原因,高教工作者表示,「盲目開放,學生素質下滑」(78.0%)、「學校太多,沒有退場機制」(66.0%)、學校評鑑制度浮濫(65.5%)、及「少數幾所頂尖大學拿走太多資源」(64.4%),是台灣的高等教育的前4大核心問題,反映台灣高教的資源配置與政策,需要更具前瞻性的規畫與完善的配套。

調查發現3~「課程改革」及「師資改革」 有效提升學生素質的當務之急。
未來,高等教育究竟該怎麼做,才會對學生有幫助?

受訪教師認為,最有效的兩種方法,是「課程改革」與「師資改革」。76.5%的受訪者表示「增加能與就業技能銜接的課程」最為重要;68.6%的教授則指出,「引進企業資源,協助學生提升就業能力」才是首要關鍵。總合觀之,教學內容變得更有實用性、更接近工作現場,是高教工作者,普遍的共識。

至於常常被提出來討論的陸生議題,超過7的教授採取更積極的做法。其中,52.3%主張「應該逐步擴大招生」;22.3%支持「應該立即鬆綁,沒有名額限制」。雖然陸生政策不能與「國際化」劃上等號,但不可否認的,陸生政策,是目前教育政策,最具積極「開放」作為的一環。

2012《天下》「高等教育診斷白皮書」調查說明(調查執行:《天下》雜誌群調查中心)

「高等教育調查」於2012年9月11日至9月14日進行調查,以封閉式網路調查方法針對《天下》雜誌群,於大學任教之會員進行調查,有效問卷回收數為2,211份。在校際區分上,公、私立大學各佔42%、58%,一般大學與技職大學為64%、36%;若以職銜區分,教授、副教授、助理教授所佔比重,分別是23%、29%、33%,餘為講師與專案助理教授(14%)。



原文網址: 四成教授:台灣教育制度無助提升學生素質 | 天下雜誌 | 雜誌櫃 |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://mag.nownews.com/article.php?mag=4-122-14789&page=2#ixzz2AstThlum

原文網址: 四成教授:台灣教育制度無助提升學生素質 | 天下雜誌 | 雜誌櫃 |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://mag.nownews.com/article.php?mag=4-122-14789#ixzz2AstKHLwm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ullivan07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