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府為了拯救失業,推動大專生企業實習方案,但1111人力銀行的最新調查顯示,高達56.11%新鮮人認為,政府推動的「22K」方案,對於就業市場沒有直接幫助。多數學子也坦承,待遇如此微薄,只能先「騎驢找馬」,一旦有更好的工作機會就跳槽。
去年自台大中文系畢業的「小婉」(化名),為了學以致用,透過「22K」方案進入一家出版社工作。不過由於小婉家住宜蘭,考慮到兩萬二的月薪無法支付在外租屋與生活開銷所需,只好每天花長達兩、三個小時的時間通勤上班。
小婉無奈地說,進公司前,老闆把話講得非常動聽,答應會將她培訓成專業編輯,實際上工後,她卻覺得自己活像個「打雜小妹」,每天忙著接電話、打電話、搬東西、打掃,有時老闆還會臨時要求例假日加班支援公司活動,也不另外支付加班費。受不了這種待遇,今年二月她提出辭呈,開始找下一份工作。
自某國立科大資工系畢業的劉姓男同學,去年七月在科技公司實習,擔任業務,雖然公司已承諾,一年後將聘任他為正式員工,但一談到自己做的是正職工作,月薪卻只有兩萬二,仍十分無奈。「這項計畫可能對某些畢業後不知道要做什麼的學生有好處,但還是影響我們談薪水的本錢。」
去年畢業於清雲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的廿二歲王小姐說,兩萬兩千元的月薪,比兼職工作薪資還少,工時彈性也更低,故她情願放棄尋找一般正職。王小姐現在擔任泰式料理餐廳工讀服務生,一個月平均工作190小時,時薪130元,每月進帳兩萬五千元,一個月內還可休六到七天假。
~以上摘自中時電子報,99年3月24日-新鮮人怨:薪資被拉低 像打雜的~
Sullivan Common:
去年,政府為了解決失業問題,
提出的方案為~
碩士畢業28000,大學畢業22000的價碼。
自此之後,想把薪資調高並不容易;
這是經濟學上有名的理論-價格具有僵固性。
本系,在去年,
只花了10萬元,聘了碩士和大學畢業的各2名業師。
2男2女,超級好用!
不僅可以做行政,還可以幫忙當助教;
不重要的學校會議,可以派他們去開;
運動會時,又可以充當人頭代打…
主任級的因公開會,他們也可以幫忙監督自習…
現在聽說,也分擔了導師輔導學生的工作~
只因,他們的年紀和學生相近,講話比較投緣。
他們的工作時間,是朝八晚五;
比任何一名正式教師都長許多!
試問,如果5萬元可以聘碩士和學士業師各1名,
那麼,校方會不精打細算嗎?
現在任教的講師們,哪個不戰戰兢兢,嚴正以待?!
究竟,2萬2和2萬8的訂價,是德政?還是苛政?
新人們,該如何擺脫22K和28K魔咒?
勞資雙方,都得好好思考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