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信任的基礎並非最終結果,也不是中期目標,它只是一個好的開始

師可以帶班級,但決定這個班級優秀或平庸的,是班上的學生。

信任是地基,『六階段』則是引導學生學業和人格成長的基礎建材。

 

第一階段:我不想惹麻煩

我要孩子們有良好行為表現的最終目的,是讓他們相信這麼做是對的,不是因為害怕懲罰而已。

 

第二階段:我想要獎賞

剛開始教書的那幾年,我也曾為了『成效』而罹患了獎賞症候群。例如:一位歷 史 老師讓勝出的班級在期末得到獎品。顯然這位老師忘了『歷史知識』本身就是最好的獎品。我和作業完成度最高的班級聊過後發現,儘管他們在完成和繳交作業方面做得很好,對歷史的了解卻極為有限。我們要讓孩子知道,行為得宜是應該的,不需給予獎賞。

 

第三階段:我想取悅某人

年輕老師大多無法抗拒這類現象。孩子們的取悅會讓你的自我膨脹。我常取笑或質疑我的學生:你們是為了我才刷牙的嗎?

為父母努力的念頭給孩子們帶來更大的壓力。許多小孩迫切希望取悅父母,甚至按照家人的期望選擇大學和主修科系。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成為備感沮喪、厭惡工作的人,他們無法了解為什麼自己對生活如此不滿。

 

第四階段:我要遵守規則

有鑑於行為不當的年輕人為數眾多,大多數教師在受訓時學到要在上課的第一天訂下規矩。畢竟,讓孩子們懂規矩是必要的。我是這麼教學生的:規則固然有其必要性,然而在我們最景仰的英雄當中,有許多人之所以能成就偉業,正是因為他們不守規則。我們要在教導他們了解規則之餘把眼光放遠,不受教室牆上的班規所限。人的一生中有時並無規則可循,更重要的是,有時規則根本就是錯的。

第五階段:我能體貼別人

 

 

 

 

 

你永遠無法真正了解一個人,除非你能從對方的角度來看待事物…除非你能進入他的身體,用他的身體行走。』多年來我一直試圖將這個想傳達給學生。仁慈是有感染力的。對一個老師來說,最困難的任務莫過於此,但我們不能因為困難就不去嘗試。我們做得到的。一旦成功,它帶給我們的滿足感,足以補償這個瘋狂的教育界給我的心痛、頭痛,以及微薄的薪資

 

第六階段: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並奉行不悖

這個階段最難達到,也最難教,因為行為準則存在於個人的靈魂中,其中還包括一份健全的人性在內。這種組合使得仿效成為不可能;亦即第六階段的行為無法教,也無法講述。因為我不能討論自己的行為準則,於是我試著幫孩子們從別人身上找出行為準則。許多卓越的書籍和影片都找得到第六階段思考的人。

 

每一個關心孩子教育的老師和父母都會這麼做。我們對孩子有很高的期許,並且盡力而為。正因為孩子無法無天,所以我們需要提高期望,不能讓無可救藥的行為迫使我們降低標準我拒絕回到過去那種『我說你照做』的層次,我也不會騙自己去相信學生對我的景仰是一種成就。我辦不到。

 

 

 

~ 摘自第56號教室的奇蹟,雷夫.艾斯奎 ~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ullivan0724 的頭像
    sullivan0724

    Sullivan's space

    sullivan07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