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學生多如毛是台灣獨有的現象;

如果窄門不開的話,失業率肯定不會那麼難看。

這是否表示~

那些失業者,本不該讀大學?

是否,可以調查一下,高中職失業的數據?10年前和10年後有什麼差異?

再者,請調查一下,失業者是讀哪些科系?

這些台大政大的教授們,

應該手上接了不少計劃,養了不少研究生。

試問,研究型大學培植出來的人才,都到哪兒就業?

技職體系的畢業生呢?又是從事哪些性質的工作?

當然,更要去調查一下,那些失業者,是否是自己不想工作?或者有後山可靠?

 

現在,正面臨許多大專校院全速招生的旺季,

招足學生的學校,你們了解自己身負的社會責任重大?

4年後學生該何去何從?

招不足或招不到學生的學校,你們用力用錢下去招的結果會如何?

本不該讀大學的,卻領了一堆名目的獎學金?

誰要努力讀書呵!?

以前,只有名列前茅才有獎學金;

現在,敬陪末座者的福利亦相同?

(因為,招不足學生就等著退場…)

試問,天理何在?

~以下摘自中廣新聞網,99年6月22日,為什麼大學生找不到工作?~

時代變了,大學窄門變得寬敞無比,大學文憑不值錢,大學畢業卻有愈來愈多人找不到工作!青輔會在「青年就業接軌」的報告中指出,到去年底15五到29歲青年失業人口,合計有27萬1千人,占全體失業者的四成二,平均失業10.78%;範圍縮小到15到24歲的大學剛畢業,失業人口12萬7千人,平均失業率14.49%,是全體平均失業率5.85%的2.48倍。以教育程度來分,青年失業者大專及以上學歷的超過半數、有五成六,失業超過一年都找不到工作的長期失業青年已經有3萬7千多人,多次尋職都沒有成功,已經喪失自信心而成為膽怯工作的「怯志者」。

台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、政大勞研所教授成之約最近接受青輔會的委託,研究青年就業該如何接軌。辛炳隆分析,高學歷高失業率是結構性問題三、五年之內的短時間都不會改變,目前甚至連碩士也有這個問題。

大學生的數量暴衝,89學年度的應屆畢業生12萬人,九年後到97學年度已經加倍到23萬人,人人都是大學生,當勞動市場的供給量太多,大學生如果沒有一技之長,很難找到工作。

多家人力銀行的資料數字頻放利多,工作職缺的年增率動輒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五、六成。不過,有工作機會不代表工作好找,因為產學之間存在嚴重落差!青輔會觀察到,產業結構快速變遷,海嘯之後,企業用人彈性、僱用型態多元化,招募社會新鮮人採保守態度;目前的高等教育偏向商管類的人才發展,理工類的人才什供給減少,造成「企業找不到好人才,青年不到好工作」的結構性失衡。

中租迪和企劃處策略長孫士民大學唸的是逢甲經濟系,剛進入中租迪和就是當業務,但他說,現在很多新鮮人不願意當業務。

又或者害怕進入職場落入失業族,於是繼續躲在學校,延畢或者唸研究所。

除了供需失衡之外,台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說,企業不只是賺錢營利,也要有社會責任。他說,企業用人策略多半是游牧民族的心態,這裡用用,那裡用用,很少真的協助一個地方培訓人才;即便政府補助提供實習機會的企業,但拿補助金的是企業,而不是主辦實習計畫的員工,也因此,企業員工未必主動提供青年實習,畢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這也是青年缺乏工作經驗,難以真正進入職場的原因之一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ullivan0724 的頭像
    sullivan0724

    Sullivan's space

    sullivan07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